云南省“水稻上山”引热议,水稻离开了水进行旱种产量最高可达788公斤 ,有质疑的,也有支持的。水稻能不能上山?如何上山?水稻能上山,且大有可为,经多年示范总结出关键技术,解决水稻上山关于水稻品种选择和配套栽培问题,即2021-2022年连续2年入选云南省农业主推技术之一——杂交稻绿色高效旱种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蓄水不足、干旱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口粮安全,迫切需要开辟稻谷生产新途径,培育新的粮食增长点。杂交水稻旱种以海拔1700米以下、降雨早、雨热资源丰富具有陆稻种植传统的区域为重点,通过选择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具备一定雨养且保水保肥能力的旱地,选用适宜旱种的杂交水稻品种,结合农药化肥减量措施种植水稻的一种旱作节水种稻方式。杂交稻绿色高效旱种栽培破除了水稻只能种在水田中的思维禁锢,改变了种植传统陆稻广种薄收,单产低、品质差、效益低等问题。发展杂交水稻旱种,将可发挥全国适宜地区山地生产稻谷的潜力,增加稻谷种植面积,是稳定全国稻谷生产的有效途径。
(二)示范推广情况
近年来,云南把杂交水稻旱种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从品种选择、栽培模式、间套轮作等方面强化技术集成,并在贵州、四川、新疆等地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2021年云南全省共示范推广杂交稻旱种面积23.7万亩,是2020年5万亩左右的近5倍。从各地实收测产情况来看,杂交稻旱种平均单产433.5公斤/亩,是传统陆稻的2至3倍,亩产高的可达600公斤以上,与水稻产量相当。其中,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勐腊县示范面积1.05万亩,经17个点实收测产,最高单产627.53公斤/亩,最低单产333.1公斤/亩,加权平均548.25公斤/亩;红河州的石屏县示范面积717.6亩,最高单产824.9公斤,最低单产636.4公斤,平均单产725.6公斤。贵州省安顺市连片旱作种植“滇禾优34、滇禾优615”亩产分别达566公斤和623公斤。
(三)提质增效情况
杂交稻旱种与传统水稻种植相比,减少了育秧、插秧、等生产环节,通过覆膜保湿控草、种肥同播、间作套种等技术,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2%左右、化学农药使用量3%左右,杂交稻旱种大面积示范亩产4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达600公斤以上,亩均产值比种植玉米增加200余元,旱种与水种相比每亩节本500元以上。杂交稻旱种间作玉米,减少了山区、半山区玉米单一连片种植的规模,形成了作物多样性种植格局,可降低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的危害,且可充分发挥边行优势增加作物产量,可在不影响稻谷产量的基础上每亩新增产玉米100~150 kg。水稻种植每生产1公斤稻谷至少需1吨水,而采用杂交稻旱种种植,每1吨水可生产1.36公斤的稻谷,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四)技术获奖情况
该技术在扩大推广过程中,暂无以该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获得科技奖励情况。
二、技术要点
根据杂交稻旱种对水分、养分和温度的需求规律,因地制宜确定播种时间。结合病虫害预测预报,强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控制病虫草的危害,重点是保证出苗整齐和防除杂草。
(一)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广适、耐旱、耐瘠、抗病、分蘖力强、丰产稳产、适宜旱作的杂交水稻品种。
推荐使用的杂交粳稻品种,如“滇禾优615、滇禾优34、滇优35、滇优38、保粳杂2号、保粳杂3号、保两优284、保两优285”等品种。
推荐使用的杂交籼稻品种,如“宜优673、宜香优2115、宜香3003、野香优油丝、野香优9901、华浙优261、明两优829、繁优609、晶优534、花优357”等。
杂交稻旱种间种玉米,玉米品种可选用生育期适中、株高适中、抗性好的品种,如“红单6号、云瑞62、云瑞68、正大715、宏单10号”等。
(二)备耕整地、施足基肥
杂交稻旱种宜选择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具备一定保水保肥能力,易于农事操作的旱地或水浇地,做好整地保墒是保证出苗齐苗的关键。施足基肥,雨季来临前一次性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猪牛粪或厩肥)1000~1500公斤或者有机肥200公斤后耕翻入土,耙平后再施水稻专用复合肥25公斤。整地要达到“平、深、细、松”,土地要深耕、平整、土块细碎(直径3厘米以下)、土层松软,无前茬作物残留农膜、未腐熟的秸秆等。坡地要开腰沟,以便于灌水和收集雨水。
(三)播种
杂交水稻旱种与陆稻播种一样,一般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为宜,最晚不超过6月初。播种时按干地播干种,潮地播湿种的原则进行。旱地播种干谷2~2.5公斤/亩,播种前将种子摊开至1厘米左右厚度,晒种3-4小时,翻动2~3次,注意操作时不要擦伤谷壳。若需播湿种,浸种后的种子在地块透湿至25~30厘米的情况下播种(只浸种不催芽)。
根据不同的海拔、地形、田块采取不同的播种方式,一般采用轻简的农机播种和无人机播种,也可人工播种。夜潮山地或坡地采取撒播、点播、打塘浅直播,无水灌溉但降雨充沛的平地多采取机直播、点播,海拔较高的雷响田采取旱地育苗覆膜移栽、覆膜打孔浅直播。人工播种和农机播种粳稻行距20厘米、株距12厘米左右,籼稻行距25厘米、株距15厘米左右,每点(塘)播种3~5粒,播种后盖土2~3厘米,以不露种子为宜。无人机播种后需使用旋耕机等小型农机具将种子盖入土内2~3厘米,不能露种。
播种后应尽快灌水(或喷水),灌水不能漫过墒面,保证土壤墒情,保证一次性出苗齐苗。杂交水稻旱种全生育期相应缩短,各地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抓住最佳时期抢墒播种,以确保出苗齐苗和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杂交稻旱种与玉米间种,每2.5-3.5米间种2行玉米,厢宽小于3米的台地只在外埂种2行玉米,播种行距40厘米,株距20~25厘米,玉米播种量一般0.5公斤/亩左右。
技术员指导旱种出苗情况
(四)规范化覆膜种植
按2米宽开厢,保证厢面宽1.7米,厢沟宽30厘米,厢沟深15厘米左右。选用宽2米、厚8微米的地膜,开厢铲起的土均匀撒于厢面,使得膜紧贴地面,确保膜不被风吹起,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黑色生物降解地膜。
(五)防除杂草
杂草防除,以化学除草为主或黑色生物降解地膜抑制杂草,辅之以人工除草效果较好。一般按照“一封、二杀、三补”的原则进行。
一封:播种后1~3天内,在土地潮湿状态下,亩用有效成分60%的“丁草胺”150毫升+10%吡嘧磺隆2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或拌毒土100公斤左右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实施播后苗前封草。
二杀:苗期除草剂推荐选用“新稻笑”,其有效成分为氰氟草酯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氰氟草酯含量为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含量为6%;在秧苗2叶1心期即可使用,最佳使用时期为秧苗3~5叶期,杂草2~4叶期,杂草密度小于1000颗/m2,亩用量100~150毫升;杂草4~5叶期,杂草密度大于1000颗/m2,亩用量150~200毫升,每亩兑水25~30公斤均匀喷雾,可有效防除稗草、马塘、千金子、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草,喷施时要避开高温时段(气温30℃以上),最好在上午12时前或者下午16时后进行,以免高温灼伤秧苗。注意“新稻笑”不能与2甲4氯、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混用。
三补:播种后30~40天,根据杂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喷补杀,此时由于草龄过大,要适当增加用药量和用水量,对难于杀灭的杂草辅以人工拔除。
(六)巧施追肥
追肥以速效化肥为主,追肥时期和次数因气候、土壤而不同,结合降雨情况可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追施。秧苗4叶期时,每亩追施尿素和复合肥(N:P:K=15:15:15)各10公斤,促使分蘖早生快发,控制弱小分蘖。拔节开始时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加水溶复合肥3~5公斤。始穗后视苗情慎重掌握追肥,一般在下雨后,每亩施尿素3公斤加硫酸钾5公斤,也可采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山地旱种追施化学肥料要在降雨后土壤潮湿的条件下进行,以防干施烧苗。山地保水保肥性差,要少量多次施肥,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间种的玉米可在施用农家肥作底肥的基础上,按亩40公斤玉米专用复合肥一次性施于玉米双行间作底肥后可不再追肥。
(七)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主要预防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及稻曲病,在分蘖期使用75%三环唑30克/亩,兑水50~75公斤喷施能有效防治叶瘟;使用40%富士一号乳剂(亩用量100毫升)加40%异稻瘟净乳剂(亩用量150毫升)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喷施能有效防治穗茎瘟。亩用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防治白叶枯病,喷药应注意封锁发病中心,控制病害蔓延。在水稻分蘖后期、始穗期进行纹枯病防治,亩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0公斤喷雾。使用20%井冈霉素粉剂25克/亩兑水75~100公斤,于孕穗期至始穗期喷施可有效防治稻曲病。
害虫主要预防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粘虫及穗期稻蝽蟓,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克兑水50公斤可防治稻飞虱;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三唑磷、杀虫单等高效低毒农药可有效防治螟虫。地下害虫主要预防蛴螬、铁头蚁等,使用辛硫磷等在播种时拌毒土撒施可有效预防。
(八)适时收获
做到“九黄十收”,适宜收割期在蜡熟末期至完熟期,根据山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人工或机械收割,收割前去除田块中多汁杂草及浆果类杂草,以免影响稻米品质,收获后及时晒干扬净,谷粒含水量≤14.5%入库收贮。
三、适宜区域
杂交粳稻在海抜800~1600米左右、杂交籼稻在海抜1200米以下雨热资源丰富的低海拔区,土壤有“夜潮”现象,且雨季开始较早的区域推广种植。
四、注意事项
(一)根据不同海拔和气候条件选择相应的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品种。
(二)加强地下害虫和杂草的防除。
(三)把握播种节令因地制宜适时播种。
播种宜早不宜迟,播种期主要应根据各地气温和雨季迟早而定,即在雨季开始时播种,以满足生长期间的水分要求,一般土温达到12 ℃以上时就可开始播种,如播种较晚,无效分蘖增多,会显著减产。此外,晚播还存在抽穗扬花期遇低温或遇连日阴雨影响结实率的风险。
五、技术依托单位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文山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