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互联网,查询经济数字更方便了,笔者渐渐的就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资料图)
这段时间,笔者注意到中西部某个县区招商引资现象非常给力。即使去年还在疫情下和截止笔者发稿时,招商引资的巨额离千亿仅一步之遥。笔者注意到这个地方招商引资动辄几亿,几十亿、上百亿的产业格局。无论是规模还是体量堪比沿海县区。从地方官方报道信息中,千万级别的投资现都很少见了,基本是亿为单位。所不同的是对比数据发现和每年的招商引资项目成绩相比,地方的财政收入和就业环境却没有丝毫的改观,这是什么原因?招商成果和产能严重倒挂,招商引资老百姓希望是实实在在的,不是画大饼,一签就是几百亿,你得让市场和老百姓看到真实的东西。
上百亿的投资项目,无论放在哪个地方都是大项目,大产业,不可能穿了“隐身衣”老百姓都看不到,每年招商引资的成果那么大,老百姓怎么一点实惠都感受不到,这不奇怪吗?动辄都是上亿、百亿的投资,是真事还是浮夸?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审计统计制度,相关数据可联系笔者向有关部门提供详细信息,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谨防虚假浮夸政绩滥竽充数搞“数字官员”。
事实上“招商作秀”办仪式、做样子,将几千万元的项目包装成几亿元的现象层出不穷。甚至有几十万元的投资被夸大上千万。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在中西部县域普遍存在,甚至成为一种风气。当然,可能有人会问难道沿海地区没有,有,肯定有。但绝对比中西部县域要少得多,沿海地区的官员相对没有那么大胆,相对作风务实,不会赤裸裸的造假,因为那是要在经济指标上见真功夫的东西,税务、就业人员的社保这些实实在在的干货没有人敢无中生有。相对造假手段,通过这些年的观察,笔者还是佩服中西部县域的官员,越是偏远的县域越是胆大妄为,上哄下骗的本领让人望尘莫及。
这话不是地域歧视,大家有目共睹,中西部开发已经多年,国家的政策红利给得多好,但是,放眼看看有多少地方能真正的把心事用在经济发展上?不发达地区为什么落后,那是从思想根源上的差距,不单是所谓的地域环境,中西部也有非常发达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方政府为了加快本区经济发展,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招商引资造假让人深恶痛绝,动辄几百亿的招商引资成果像空中楼阁,画饼充饥,也让地方财政望梅止渴,其实这些相关数据注水、造假手段并不高明,无非就是故意虚报、虚构增收、空转等,也容易被识破。
招商引资看似红火的表象背后,除了一连串光鲜亮丽的政绩数字外,地方经济没有发展,群众更未得到实惠。只不过地方陷于了“招商作秀”,“招商作假”的游戏中,越玩越上瘾。不信大家可以查询一下那些地方招商引资新闻报道,看看有多少是真,有多少能落地的?大行其道的虚假政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基层政府,为了完成上级招商引资硬性任务,挖空心思给招商引资巨额注水,给县委书记、县长赚够了“政绩”,但背后留下的却是虚假的繁荣。看似皆大欢喜,其实既糊弄了自己,又搞坏了环境。一边是招商成了数字游戏,为了政绩而招商,夸海口、给承诺,使尽十八般武艺吸引企业;一边是招商成功后就万事大吉,扶商、助商、稳商的服务难以跟上,伤了当地的营商环境。
畸形政绩观是招商作假的重要诱因,一些地主政府片面认为,招商引资是最容易出政绩的一项工作,大张旗鼓、大造声势、前呼后拥地举办各种招商推介会和招商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大肆宣传报道。一些政府官员对发展政绩盲目追求,让招商、签约作假为地方政府营造红火假象。片面不合理的考核机制是招商作假的另一原因,特别是一些地方对招商引资层层下指标,年年加任务,对任务完成好的加倍奖励,对任务完成不好的进行处罚,甚至免职,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招商作假的嚣张气焰。
招商引资乱象光怪陆离,但是,有一点假政绩出不来真效果。假数字堆砌的“泡沫”除了自欺欺人外,一无是处。在常人眼里,招商引资是真金白银的项目,是看得见,摸得着、有市场的产品。而看了“摆拍”和新闻里的百亿招商引资,不仅让人有看戏的感觉,百亿招商引资项目是活在新闻里;更让人有一种受骗的羞辱。年年几百亿的招商引资按经济体量和规模来说已经不小了,可是效果在哪里呢?难道藏起来了?
当地的老百姓正翘首期盼着招商引资项目早日落地生根能在新的企业谋个就业岗位,但动辄上百亿的招商引资项目解决了当地多少人就业,地方鲜有报道,如果地方用注了水的招商成绩单编造一个虚假繁荣的地方经济图景,这种虚假之风还要蔓延到何时?
在决策层一再强调“不以GDP论英雄”的情况下,有关地方政府还在上演同一个套路,概括起来无外乎八个字:政绩如戏,全凭演技。可是这台戏是要演给谁看呢?招商引资是好事,但一定要多一些真金白银的招商,少一些自导自演的忽悠。【文/不如求己,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